文化建设

28
03月
2025

新春寄语杨胜群:文化强国建设主要是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发布者:小编

  去年10月,习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学习会上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动员令◆◆■◆◆。

  文化强国建设,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奠定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

  文化强国建设◆■★,不仅要坚持不懈地赋能于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要坚持不懈地服务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又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推动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城乡人民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他们在文化上的获得感,是检验文化强国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社会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需要。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根脉,我们在推动人文城市建设的同时,要特别发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乡村人文精神,留住美丽乡愁■★,培养新的乡土文化元素,建设融入现代文明的幸福乡村。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瓷艺和绘画、园林艺术源源不断传入欧洲,而且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也被译介到欧洲,在欧洲刮起◆■■★★“中国风”,兴起◆◆★“中国情趣”,对欧洲国家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影响,主要是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独特而又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追求,特别是中国的经典著作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以向上向善共有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观念◆◆★★★★。今天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特别是坚持锤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文化之魂,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加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文化强国建设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文化强国建设,不是简单地增加和丰富文化产品■■◆,而主要是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源于文化的主流价值。